基本信息
|
姓名: |
付新华 |
出生年月: |
1978.3 |
|
性别: |
男 |
硕/博导: |
博导 |
|
民族: |
汉 |
开设课程: |
普通昆虫学、普通昆虫学实验、昆虫生态摄影 |
|
职称: |
教授 |
研究方向: |
萤火虫生物多样性、行为生态学、发育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 |
|
学位: |
理学博士 |
产学研
萤火虫是一类具有独特发光行为的鞘翅目昆虫,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昆虫,是公认的可视化生态指示生物,也是科普教育非常好的材料。自2000年至今,坚持萤火虫的研究,是我国内地第一个萤火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萤火虫的生物多样性及区系,萤火虫行为学,萤火虫发育生物学及萤火虫保护生物学的研究。主持14项科研项目,其中7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科学专著1部。
二十年来,对中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了田野调查,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中国萤火虫分类框架,采集了上万号萤火虫标本,建立了3个新属,发现并定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三叶虫萤等我国独有萤火虫种类。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中国萤火虫生态图鉴》,以大量精美的微距照片翔实地记录了我国常见萤火虫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为中国萤火虫分类及发展奠定了基础。自主研发出萤火虫闪光信号的记录及解析系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萤火虫闪光频率数字化解析软件。利用萤火虫闪光信号的记录及解析系统,把我国所有的萤火虫种特异性闪光信号进行了记录和解析。首次将萤火虫种特异性的闪光信号与传统形态分类相结合,进行萤火虫分类,尤其是形态近似种的辨别。对多种我国独有的萤火虫物种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并对所有萤火虫物种及种群进行分子标签(Barcoding)的测序研究。
首次利用基于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SMRT)对我国独有的一种大型陆生萤火虫胸窗萤(Pyrocoelia pectoralis)进行了深度测序、组装及注释,并发表在权威SCI刊源杂志《GigaScience》上(影响因子7.2)。胸窗萤基因组是世界上第一个深度测序并组装的萤火虫基因组。萤火虫基因组的测序及组装的研究较大地推动萤火虫生物发光的分子机制研究,为荧光素的生物合成及转基因(发光植物)提供研究基础。
研发成功了高效工厂化萤火虫繁育技术:可实现一年繁育萤火虫两代以上,年饲养萤火虫百万只,并实现反季节萤火虫繁育。高效工厂化萤火虫繁育技术为萤火虫保护和生态复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根据水栖萤火虫的栖息地为稻田的特点,首次提出“稻萤共作”体系,并利用萤火虫这个独特的可视化生态指示物种指导有机大米的种植及生产(不用任何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将大米的安全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零到有地建立了中国萤火虫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产业化体系,为中国的萤火虫资源保护、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生态修复、乡村振兴、自然教育等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与浙江嘉兴平湖市政府合作建立了“长三角萤火虫研究&繁育中心”,致力于长三角地区的水环境修复、土壤生态修复、农旅融合及萤火虫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依托长三角萤火虫研究&繁育中心,建立了世界第一个萤火虫生态保育馆,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萤火虫的观赏,不受季节、天气和月相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投身公益
以萤火虫为伞保护物种,推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展“萤火虫探索家”活动、反对萤火虫买卖、联合各大媒体共同关注萤火虫保护事业、建立萤火虫生态保护区等。
2014年,在SEE基金会创绿家项目支持下组织建立中国内地首个萤火虫研究与保护组织——(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为省级科技类NGO,致力于萤火虫的保护和研究。通过开展萤火虫自然教育,引导公众认知、热爱萤火虫,提高公众对萤火虫的保护意识,促使公众的环保意识深化为环保行动;积极推进萤火虫栖息地的保护及修复,倡导科学赏萤;大力倡导萤火虫保护的相关政策。
坚决反对萤火虫贸易,从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萤火虫活体贸易调查报告,最终推动关闭萤火虫活体贸易电商平台。
从2013年开始,建立了中国首个萤火虫保护区——大耒山生态保育园(22平方公里)及珍稀水栖萤火虫种质保护区,通过流转土地,以保护萤火虫的方式进行农业种植,组织公众参与到大耒山的萤火虫保护工作中来,同时对当地的村民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工作等等;经过5年的保护,大耒山的萤火虫的数量增加到近1亿只。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常熟建立萤火虫保护区,和海南道教协会合作,建立“海南萤火虫种质资源保护区”;与浙江省平湖市政府合作建立了“长三角萤火虫保护&研究中心”,致力于长三角地区的萤火虫生态修复、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成立了中国首个萤火虫保护联盟,现有成员已经增加至6个,包含了政府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各个机构组织,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达成合作,共建萤火虫保护地。
科普教育
积极从事萤火虫相关的科普工作。摄影发烧友,科普作家。著有10部科普书籍:《一只萤火虫的旅行》、《故乡的微光》、《看,萤火虫在说什么》、《水中的光亮》、《萤火虫之恋》、《新昆虫记:萤火虫的故事》、《丑小萤》等,发表科普文章20余篇。其中《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获得2014年国家奖——科技部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普奖”、被评为“新闻出版总署第九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新昆虫记》入围中宣部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获得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水中的光亮》获得第四届“少年中国少儿文化作品评选”科普类“天际金奖”。同时将萤火虫科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了萤火虫AR、VR游戏,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实现了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更能满足大众的科普需求。积极与中小学校、书店、出版社、媒体等合作,组织户外科普活动、线上线下讲座等活动,共对10万多人次进行了萤火虫科普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专利及获奖情况
1.论文"Structure, behavior and the life cycle of an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substriata (Coleoptera: Lampyridae), in China."获2006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2.科普专著《一只萤火虫的旅行》获2015年科技部颁发的“中国科普优秀奖”(国家奖);
3.《水中的光亮》获得第四届“少年中国少儿文化作品评选”科普类“天际金奖”;
4.出版科普融媒体书籍《新昆虫记:萤火虫的故事》获得了中宣部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这是国家出版总署第一次组织对数字出版产品的整体遴选和推荐。
科研项目
1.穹宇萤雌、雄发光颜色性二型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349),主持
2.一雌多雄交配格局下胸窗萤的性选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252),主持
3.萤光世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20004),主持
4.中国熠萤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137),主持
5.光和性信息素在胸窗萤求偶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147),主持
6.Hox基因Abd-B调控萤火虫闪光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281),主持
7.端黑萤闪光求偶信号分化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0485),主持
8.基于外部形态与闪光信号相结合的萤科昆虫分类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9.中国熠萤亚科分类:基于形态特征与闪光信号相结合的探索研究,,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主持
10.基于18SrRNA及COI基因的萤科系统发育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主持
11.蜘蛛操纵触网萤火虫为工具诱捕的行为学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主持
12.发光的萤火虫,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主持
13.利用萤火虫闪光行为进行萤科昆虫分类的探索,校科研启动项目,主持
14.萤火虫求偶行为中光信号与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主持
研究论文
1. Fu X.H.(付新华), Ohba Nobuyoshi, Fredric V. Vencl, Lei Chaoliang. 2005. Structure, behavior and the life cycle of an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substriata (Coleoptera: Lampyridae), in China.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7:83-90.(SCI)。
2. Fu X.H. (付新华), Yuyong Wang, Ohba Noboyushi, Chaoliang lei. 2005. The swimming behavior of aquatic firefly larvae, Luciola substriata (Coleoptera: Lampyridae). Coleopterists Bulletin. 59 (4): 501-505.(SCI)。
3. Fu X.H. (付新华), Lesley Ballantyne. 2006. Luciola Leii Sp. Nov., A New Species Of Aquatic Firefly From Mainland China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8(3):339-347.(SCI)。
4. Fu X.H. (付新华), Ohba Nobuyoshi, Ying Zhang, Chaoliang Lei. 2006. A Rearing Apparatus and Diet for the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leii (Coleoptera: Lampyridae).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8(3):399-406.(SCI)。
5. Fu X.H. (付新华), Ohba N, Meyer-Rochow VB, Wang YY, Lei CL. 2006. Reflex-bleeding in the firefly Pyrocoelia pectoralis (Coleoptera: Lampyridae): Morphological basis and possible function. Coleopterist Bulletin. 60 (3): 207-215.(SCI)。
6. Fu X.H. (付新华), Ohba Nobuyoshi, Fredric V. Vencl, Chaoliang Lei. 2006. Life cycle and behavior of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leii (Coleoptera: Lampyridae) from Mainland China.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8 (6): 860-870.(SCI)。
7. Fu X. H (付新华), Fredric V. Vencl, Ohba Nobuyoshi, V. Benno Meyer-Rochow , Lei C. L., Zhang Z. N . 2007.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versible glands of the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leii (Coleoptera: Lampyridae). Chemoecology. 17 (2): 117-124.(SCI)。
8. Fu X. H (付新华), Ballantyne L.2008. Taxonomy and behaviour of lucioline fireflies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with redefinition and new species of Pygoluciola Wittmer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review of Luciola LaPorte. Zootaxa 1733: 1–44.(SCI)。
9. Yuyong Wang, Fu X.H. (付新华), Chaoliang Lei, Minglun Jeng, Ohba N. 2007.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restrial firefly Pyrocliealis pectoralis (Coleoptera: Lampyridae). Coleopterist Bulletin. 61(1):85-93 . (SCI)
10. Fu X.H. (付新华), Meyer-Rochow V. B., Tyler J., Suzuki H., De Cock R. 2009.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versible organs of several genera of larval firefly (Coleoptera: Lampyridae). Chemoecology.19:155–168 (SCI)
11. Fu X.H (付新华),Ballantyne L., Lambkin C.L. 2010. Aquatica gen. nov. from mainland China with a description of Aquatica Wuhana sp. nov.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Zootaxa 2530: 1–18.(SCI)
12. Fu, X.H.(付新华), and V. B. Meyer-Rochow. 201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orp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daptations of the aquatic larvae of Aquatica leii (Coleoptera: Lampyridae) to prey upon freshwater snails that serve as intermediate hosts for the liver fluke. Biological Control 62(3).127-134.(SCI)
13.Fu, X.H (付新华), Ballantyne L., Lambkin C.L. 2012. The external larval morphology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Luciolinae fireflies (Coleoptera: Lampyridae). Zootaxa 3405: 1–34..(SCI)
14.Fu, X.H (付新华), Ballantyne L., Lambkin C.L. 2012.Emeia gen. nov., a new genus of Luciolinae fireflies from China (Coleoptera: Lampyridae) with an unusual trilobite-like larva, and a redescription of the genus Curtos Motschulsky. Zootaxa. 3403: 1- 53.(SCI)
15. Fu, X.H.(付新华), South, A., Lewis, S.M. 2012. Sexual dimorphism, mating systems, and nuptial gifts in two Asian fireflies (Coleoptera: Lampyridae).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 58:1485-1492.
16. Fu, X.H.(付新华), and V. B. Meyer-Rochow. 2013.Larvae of the firefly Pyrocoelia pectoralis (Coleoptera: Lampyridae) as possible biological agents to control the land snail Bradybaena ravida.Biological Control 65(3).176-183.(SCI)
17. Ballantyne, L., Fu, X.H. (付新华) et al. (2013).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n fireflies: Abscondita, a new genus with details of life history, flashing patterns and behaviour of Abs. chinensis (L.) and Abs. terminalis (Olivier)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Zootaxa 3721(1): 1-48. 通讯作者
18. Fu, X.H. (付新华), L. J.J.et al. 2017. Long-read sequence assembly of the firefly Pyrocoelia pectoralis genome . (SCI)
19. Fan, Y. D.,Fu, X.H(付新华).2017.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firefly, Pteroptyx maipo ( Coleoptera: Lampyridae) . Mitochondrial genome part B-resources 2:795-796,通讯作者
20. Luan, X., Fu, X. H. (付新华),2016.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firefly, Asymmetricata circumdata (Motschulsky) (Coleoptera : Lampyridae)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1:553–555.通讯作者
21. Hu, Jinfeng; Fu, Xinhua(付新华),2018.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firefly, Luciola curtithorax (Coleoptera: Lampyridae),MITOCHONDRIAL DNA PART B-RESOURCES 1(3):378-379 . 通讯作者
22. Hu, Jinfeng; Fu, Xinhua(付新华),2018.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firefly, Abscondita anceyi (Olivier) (Coleoptera: Lampyridae),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RESOURCES 1(3): 442-443 . 通讯作者
23. Quan Liu & Xinhua Fu (付新华),2020. The genetic variations i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three Luciolinae fireflies,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5:3, 3228-3232. 通讯作者
24.付新华, Ohba Nobuyoshi, 雷朝亮. 2004. 条背萤的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昆虫学报. 47(3):372-378。
25. 付新华,OHBA Nobuyoshi,王余勇,雷朝亮. 2005. 条背萤的闪光求偶行为. 昆虫学报. 48(2):227-231。
26. 付新华,王俊刚,Ohba Nobuyoshi,雷朝亮. 2005. 萤火虫(鞘翅目:萤科)两性交流中闪光信号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5(6):1439-1444。
27. 付新华,王余勇,雷朝亮. 2005. 条背萤(Luciola substriata )幼虫水生适应性形态与游泳行为的研究. 昆虫知识. 42(4):419-423。
28. 秦利鸿,付新华(通讯作者). 2009. 两种萤火虫幼虫捕食行为及头部功能性结构观察比较, 昆虫知识. 46 (1): 125-128。
29. 梁慧,陈保平,付新华(通讯作者). 2009. 端黑萤头部外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8 (3): 270-272。
科普专著:
1. 付新华.2011.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获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本图书之一。版权已经输出至台湾,并出版。台湾版本《漫天飞舞,黑夜精灵——一只萤火虫的旅行》
2. 付新华. 2013. 《故乡的微光》. 湖南人民出版社
3. 付新华. 2014. 《萤火虫在中国》. 湖南人民出版社
4. 付新华. 2014. 《看,萤火虫在说什么》.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 付新华. 2016.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青少版. 重庆出版社
6. 付新华. 2016.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美绘版. 重庆出版社
7. 付新华. 2016. 《水中的光亮》. 蒲蒲兰出版社
8. 付新华.2018. 《萤火虫之恋》.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9. 付新华.2019. 《新昆虫记:萤火虫的故事》.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付新华.2019. 《丑小萤》》.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科普文章:
1. 付新华. 2008. 温柔杀手的一生. 新发现. 第五期(5月号,总第32期):90-94
2. 付新华. 2009. 蝴蝶风暴下隐藏的秘密. 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期: 6-7
3. 付新华. 2009. 荧荧之光 生命之光. 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期: 26-28
4. 付新华. 2009. 萤火虫的新式“化学武器”. 知识就是力量. 第三期: 10-12
5. 付新华. 2009. 昆虫为什么有这么多种. 知识就是力量. 第四期: 10-12
6. 付新华. 2009. 超疏水——从自然到仿生. 知识就是力量: 6-9
7. 付新华. 2009. 血吸虫——几千年挥之不去的梦魇. 知识就是力量. 第六期: 22-25
8. 付新华. 2009.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奇妙的萤火虫. Do Science.
9. 付新华. 2009. 黑夜里的小精灵. 少儿科普. 第五期: 4-7
10. 付新华. 2009. 游泳的萤火虫. 大自然. 第一期. 68-70
11. 付新华. 2009. 昆虫的高效雷达——触角. 大自然
12. 付新华. 2009. 迷你异形——蚜虫. 青少年科苑. 第五期. 47-49
13. 付新华. 2009. 自然绚丽的生命之光. Newton科学世界.第十期. 58-62
14. 付新华. 2011. “暗夜精灵”水萤的一生. 文明. 第八期: 74-87
15. 付新华. 2011. 浅谈中国萤火虫文化. 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期: 72-73
16.赵彦, 付新华.2011. 萤火虫:在黑夜与光阴之间TWINKLING FIREFLIES.人与自然.第七期:58-65
17.付新华. 2016. 追逐萤火虫的微光. 环球少年地理. 第四期:4-9
18.付新华. 2018. 守望萤火..中学科技. 第十期:2-7
19.付新华. 2018.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 环球少年地理. 第八期:40-43
参编:
Fu X.H., Ballantyne L. 2009. Larval respiration system and evolution in aquatic fireflies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Bioluminescence in Focus – A Collection of Illuminating Essayss. 243-253. Editor: Victor Benno Meyer-Rochow. Research Signpost. Kerala, India(ISBN: 978-81-308-0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