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晚,智慧农业书院第一期书院讲坛顺利开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杨乙丹教授受邀与书院学生共话中华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
杨乙丹以农字和业字的甲骨文演变介绍了农业文明的滥觞。他指出,生计模式的突变、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的素质变迁、精神世界与文化创造的丰富都向我们揭示了农业的起源与文明的孕生。
“黄河文化引领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同时黄河流域农耕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杨乙丹谈到,在横亘历史长河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我们能探寻到其中蕴藏的“农业密码”,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色。“农本思想、国家重农体制、引种与本土化丰富的耕种体系,完善的荒政体系等和华夏子孙对乡村的深沉眷恋共同造就了璀璨连绵的中华农业文明,传统农耕遗产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杨乙丹强调。
“同学们站在‘智慧农业的春风中’,回望璀璨的农耕遗产,在中华农业文明中汲取力量,打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杨乙丹呼吁,“希望同学们学农、智农、爱农,在实践学习中练就强农兴农本领,为智慧农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植生2304班张树旗在讲座后感悟颇深,他表示:“杨教授的分享不仅仅是讲述中华农业文明,更是用极具哲思的问题引导我们思考‘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鼓励农科学子亲身实践,积极探索农业未来。”
文字:彭珂
摄影:李兆鸣
审核:宋慈